职教动态  
 
  职教动态

职业教育育训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机理

更新时间:2022-01-27 21:49:38  文 章作者:李少兰,吴南中  文章来源:教育与职业  点击次数:


一、人才培养目标:从聚焦培养单一技能到德技共修

职业教育被定位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提升、企业和社会领域重组、区域化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归根结底是依靠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带来的软实力提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导致的技能更替周期加快,过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益产出逐渐平缓。为应对技能危机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育训并举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应培养能够使用技术、具备知识能力和学习动力、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善于合作且适应变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以技能为基础、以软件为驱动、有编程意识、有生产意识、有创造力、有创业精神的年轻人;应打破以往过分强调掌握完成某个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的局面,不仅重视个体职业能力的养成,同时兼顾个体职业道德素养、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等素质培养,最终在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人才培养过程:“育人”与“培技”融合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某种方式紧密结合。育训的融合能够超越分离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从特定技能到通用技能,从即时应用技能到终身学习基础技能,从专业技能到连接技能的跨越。过去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过分地强调并承接了普通教育的育人功能,忽视职业院校的自身特点,弱化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培训角色,错误的人才培养过程导致职业学校人才供给与市场人才需求产生偏离。职业教育的人才塑造过程应当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使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足以满足其在不断更替的社会中能够灵活应变。因此,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场所和管理主体,理应积极探索“育人”与“培技”的融合道路,革新人才培养结构,落实育训并举的号召,纳入多元合作伙伴,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促进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人才培养内容:以系统任务为逻辑的行动导向课程

当前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本的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显著增加,对文凭和职业证书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需求应运而生,职业学校的课程需要重新审核,以便跟上近年来快速变化的行业形势。过去职业院校学生的课程完全以普通教育模式为基础,课程的相关性无法得到保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企业觉得学生尚未具备参加工作的资格,这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判断职业教育课程相关性的重要标准是,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相关的实践和任务,这可以作为专业实践的基本例子。他们在学校的职业准备可能与在工作场所中从事职业学习的情况大相径庭,如何在两种环境中协调并融合他们的经历和学习变得至关重要。职业学历教育向工业社会输送的人才越来越难以应付专业化的岗位需求,高层次技能人才陷入短缺境地。因此,职业院校需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并建立适当的基础设施,同时重新审视其课程内容、课程描述、课程设置和项目输出,重点结合工业4.0的需求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增加一些新课程以培养具备新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形成政企行校多元主体参与、责权明确分工、高效运行的课程开发机制,以确保课程的科学性。课程开发要基于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和标准的确定、教师支持与教学资源分析几个模块的系统衔接。优化原有偏重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性质合理分配理论基础课时,牵动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在相应的理论课程结束后及时引入培训和实践并纳入学分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深入生产场所有利于学生及时把握技能更新动向,最终实现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目标。横向需要建立跨学科的理论课程体系,纵向务必实现学生的理论学习体系与实践培训体系的沟通,确保课程体系能够充分整合沟通两种场合中的学习成果。

四、人才培养方法: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等公共部门与行业企业等共同负责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服务,这种合作被视为职业教育体系获得成功和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职业教育作为正规的系统的学历教育,受教育者难以像参与职业培训那样深入了解现实的劳动力市场,无法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灵活调整自身培养结构。因此,让人们为未来的变化做好准备、让个人保持和提升技能的职业教育育训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防止技能贬值和过时,并促进从衰退的工作和行业向扩张的行业过渡,充分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精髓,使学生获得就业和体面的工作,让学生在社会的发展与淘汰进程中逆流而上,实现个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企业是产业的主体,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学校能够完成学生的基本育人任务,两者的深入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训育融合,切实推动产教融合,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经济服务价值。职业院校有必要率先打破与企业合作的壁垒,寻求与企业在教育和培训上的合作,主动为学生跨越校园和工作场所两种组织实现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扫清障碍,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融入产业发展,从产业发展中获益并反哺产业创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有学者指出,要支持学校、企业实现系统连接的关键是相关者必须对他们各自在支持学生学习方面的角色和责任达成共识。例如,通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定期接触交流反馈、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可以有效促进对这一角色的理解。

五、人才培养评价:“立德树人”与“阶段成长”的立体框架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个人塑造基本道德和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办学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人才培养被市场化过度影响的问题。随着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与转型的推进,“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路径也日趋复杂,构建“立德树人”与“阶段成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的立体框架显得尤为必要。育训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培训获取职业互动技能,不仅能够满足胜任当前岗位技能的需求,还可以阶段性地满足从某一个岗位、一类岗位到其他岗位的技能需求,最终形成个人技能体系。通过教育获得有创造力、有自我意识、能够适应并且积极应对当前甚至是未来社会中一切不确定因素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是支撑一个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大背景中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评价是育训并举改革的核心内容,职业教育突出教育内容的德育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培训突出实践环节、贯彻能力本位行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将两部分同等地作为评价的内容,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评价体系。
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23期)



上一条:“教育+”格局构建刍议 下一条: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推进路向

【 文章录入:龙启文    责任编辑:龙启文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4118ccm云鼎集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