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论坛  
 
  高职论坛

《教育规划纲要》总体评估有关情况介绍

更新时间:2016-01-19 09:21:31  文 章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

上海教科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湖北教科院联合评估组

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湖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国良担任组长的联合评估组,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年实施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估。

评估组历时大半年时间,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梳理5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重大教育政策、采取的重大教育举措和实施的重大教育工程。二是专门设计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调查问卷,对31个省(区、市)开展问卷调查。三是依托大量系统数据支撑,对2009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教育事业发展公报等各类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四是紧紧围绕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国际比较,提供国际参照。五是通过多种方式,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师生和家长等各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多方了解情况。在以上几个方面工作基础上,形成了总体评估报告。

评估结果显示:《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总体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一些领域取得重点突破,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5年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2014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为99.8%、初中毛入学率为103.5%,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7.5%,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5.83%。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素质,改善了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立德树人深入落实。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初步实现各学段有机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编修了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教材,推进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和高等教育“马工程”教材编审。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加强,恢复书法教育,增加古典诗词在课程中的比重,大力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3届“汉字听写大会”,累计收视人次超过11亿。通过组织参加公祭烈士活动、寻访烈士足迹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校体育美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

三是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不断缩小教育差距。学前教育阶段,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大幅拓展,2014年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比2009年增长51.9%、52.4%,入园难得到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2014年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2009年提高18.9%、56.3%,校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3的县达到国家认定标准,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择校热”逐步降温,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80%左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学生。职业教育阶段,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91.5%的学生,中职吸引力不断增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渠道,许多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成为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获得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机会。高等教育阶段,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得到加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不断缩小,最低省市的高考录取率从2010年的52%升至2014年的70%,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4年的6个百分点,2015年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7.5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学生资助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全覆盖,2014年全国共资助8500多万人次、资助总额超过1400亿元。

四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类培训达到上亿人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良好势头,截至2015年7月,全国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42.3万人,同比增加6.8%,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和重大攻关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和科技转化成果。近年来,在国家科技三大奖通用项目中,高校获奖数占全国总数70%以上,产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国8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20%左右。全国建成115个大学科技园,覆盖30个省份的近200所高校。2010—2014年,高校累计提交政策咨询报告4万多篇,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重要成效,积累了经验、储备了政策,有的已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安排,一些重要领域教育改革取得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系统推进。实施高校与中小学合作育人、科教协同育人,为学生多样化成才创造更多机会,加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并取得重要突破。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考试制度加快建立,以公平为基本导向的考试招生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高考综合改革开始“破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办学体制改革为学校办学带来活力。民间资金进入教育渠道进一步拓展,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力有序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权责,加快推进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教育活力不断激发。教育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国家建立中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和中印尼6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双向留学规模不断扩大,引进一批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我国教育“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教育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六是教育保障能力切实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明确中小学教师的10种师德禁止行为和高校教师师德的7条红线,师德建设进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5年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7.17万名,3年期满留任比例超过90%。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建立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建立乡村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增强职业吸引力。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12年,如期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201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64万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进一步巩固。合理安排教育经费,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90%用于支持中西部,重点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重大进展,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点全覆盖。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运行,已覆盖1.77亿学生,教育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依法治教迈出重要步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快修订,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学校章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初步建立。

评估发现,5年来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科学教育理念还未牢固确立,社会上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技术技能人才得不到应有重视。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教育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目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活力需进一步激发,多方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教育保障需进一步加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法治建设需进一步跟上。

评估组认为,未来五年,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和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任务,我国必须着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优势及其核心竞争力,为适应“新常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供动力与支撑。主要建议:一是加快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步伐。在稳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扩大人力资源数量的同时,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和结构,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全面普及高中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实现多样化办学。推进行业企业举办参与职业教育,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激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强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推进学习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为学习者提供灵活便利服务。三是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地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健全实践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继续扩大办学自主权,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深入开展管办评分离改革。着力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有序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创新培养培训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和优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完善保障机制,拓展教育经费渠道,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修法立法工作,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体制,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上一条:《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评估报告 下一条: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听取各方专家意见

【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4118ccm云鼎集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