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论坛  
 
  高职论坛

曾天山:制定专门的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文件,推进实体化运作

更新时间:2023-10-09 09:55:10  文 章作者:  文章来源:职教百科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多次强调产教融合:2014年,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1年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坚持”到“深化”,既说明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也表明产教融合存在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职业教育发展要推进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迫切需要推动产业高端化和人才高素质发展,解决产教合而不融、融而不深、校热企冷的老大难问题,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和价值链有效衔接。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特色,也是职业教育的看家本领,是优化类型教育的根本大计。梳理政策可发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实践不断创新的历史。从国家发布文件可以看出,产教融合的政策力度在不断地加强。这充分反映出职教因产业而兴,产业因教而旺,脱离产业单独发展职教就是缘木求鱼,离开职教办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血脉融合,坚定产教融合方向

回看社会发展史,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也是相生相伴的。生产力提高,产教不断变化,但始终融于职教血脉中。我国产与教的天然融合有几个历史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职教从早期依附企业厂矿举办学校,到后期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实现了“教产”相结合、相支持、相发展;改革开放后,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校办产业、以厂养校成为此时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基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很多厂办校被移交,使行企与职校分离,职教“产教”从“融合”走向“分离”;新世纪以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被重新“提上日程”,与中国特色职教体系相联系;当前,产教融合出现了订单班、教学工厂、集团化办学、中国特色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

总的来讲,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其演变既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离不开教育理念与技术变化的要求。职业教育应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在历史进程中,产教融合有过“倒退”,有过“摇摆”,却能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它的独特价值与地位。职业教育要想释放最大效能、实现价值,必须要走产教融合之路。

二、紧握抓手,夯实产教融合载体

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产教融合正构建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新发展格局。产教融合载体是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态,更好地衔接职业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合作搭建的协作平台。

当前载体呈现出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产教综合体、产教联盟等多样化形式。这些载体以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特点是政府主导、多主体、开放性、灵活性、区域性等,是助推转型升级的创造性举措。

从载体的体制机制着手。一是要以政府统筹规划为主导,加大产教融合力度。突破原有“点对点”式传统合作办学,克服资源难聚拢等问题,充分发挥新发展格局下产教融合政府统筹能力,实现顶层设计、资源整合、项目落实等作用。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合作,形成多企业多学校参与、多项目合作、多层次融合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生态系统。二是以多元主体合作为衔接,促进产教立体式互动。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示范性、可推广的“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合作机制,形成共建共享产教融合载体平台。

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要以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一体”、以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两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共建共享运行载体。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一是打造区域产教联合体。以地级行政单位为重心。地级市行政单位是产教融合发展驱动力,落实产教融合既是地市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又是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全国333个地级市作为产教融合“一体两翼”的一个“翼”的重点。职业教育以省为主,主要落脚点在地市,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点。二是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其特点是多个主体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密切互动形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架构,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混合动能。三是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利用实训资源,注重专业发展和合作发展,实现资源、信息、服务全面开放。四是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合作区。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工作,重点关注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三、创新发展,把握产业学院本质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新形态,也是产教融合的高级阶段。为整体把握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发展现状,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专题组前往多地进行调研,情况表明:

产业学院发展规模快速增长;涉及校企政行等多主体,形态多样,最多的是“校—企”型;存在多种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包括校企联合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制(股份制)产业学院、依托职业院校现有二级学院与龙头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依托地方政府搭建的企业—政府—学校—服务组织实体运行的产教融合平台等;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比如校企合作深度加强,运行机制有突破,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适应性更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趋势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适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合作机制不健全,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作表现“虚多实少”;合作效能不足,辐射力不强,影响面不广。

对此,我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制定专门的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文件;二是创新运行机制;三是推进实体化运作;四是产业学院并非企业学院,而是嵌入区域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链之中,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双向赋能;五是捋清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产业学院落在实处。

四、改观明路,创新产教融合内容

深化产教融合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明晰、厘清问题,以“三步走”行动,推进产教融合走实、走深。

一是转变发展理念,推动产教融合从自发到自觉。理念是行动先导,产教融合难以深入的根本原因,是在理念上存在把产教融合看作单纯的教育问题的误区。产业企业要“跳出来看产业(企业)”。企业要改观,认同产教融合,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职教是跨界教育,其逻辑起点是职业,形成必问产业、必问企业、必问市场的自觉。产业的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形成必问人才、必问教育、必问职校的自觉。

二是发挥好政府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从松散到紧密。产教融合在发展中遇到的不稳定、不紧密、不深入等共性难题,不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尤其是统筹区域内产教融合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上。各级政府要站在更宏观的高度,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瞄准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教融合赋能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

三是求真务实抓实效,推进产教融合从粗放到精准。产教融合目前普遍存在表面上看决心很大,实际上失之于宽、简单粗放的问题。深化产教融合,重在务实、落细落小。要把目前仅停留在学校专业与行业企业简单、宽泛对应的产教融合,推向企业所需的制造、装调、操作、运维四个环节的精准匹配积聚园区。产教深度融合要求重点考察“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等维度。

五、行动策略,优化产教融合机制

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双向赋能,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优化产教融合机制,可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企业和学校赋能,利用自发机制推进产教融合。企业和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中要发挥双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发挥好学校在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是行业引领,遵循市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需要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让市场无形的手引导各类要素对接和调配。要注重发挥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咨询和指导功能,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实现产教融合资源的合理流动。

三是顶层把控,发挥政府机制推动产教融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落实政府职责,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对接,借助国际合作推动“职教出海”。

四是反馈监测,建立评价机制引导产教融合。设置产教融合评价组织机构,建立产教融合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监测平台,探索多样化评价路径,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引导各地产教融合走深入实。

步入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在产教融合方面依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在经济功能区实现资源匹配、增强良性互动。

(作者系教育部职教发展中心副主任)





上一条:王扬南:以优秀教学成果助力职教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如何趟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 文章录入:龙启文    责任编辑:龙启文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4118ccm云鼎集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