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0年08月07日 23:06 佚名 点击:[]

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的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崭新课程。“基础”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有机地融为一体,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改革的背景

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的一门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对大学生起着“承上启下”和“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影响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人生道路。

长期以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的脱节。其结果非但不能使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反而造成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扭曲。面对新的课程方案,特别是面对中国改革开放新的进程、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认识问题,既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中走出一条内容精、方法新、抓重点、有实效的新路子。

2、基本思路

(1)依据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为落实中宣部、国家教委的05方案,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根据教材体系和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应我校本科教学的教学大纲,并组织编写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保证“基础”课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真正践行《意见》中所强调指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编排和组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2)改革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和针对性,因此,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贴近现实,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不断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此,在教学中实行以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第一,制定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开学伊始,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之际,统一安排“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实践教学配套的各种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根据班级的情况组织实践教学小组,各个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教学。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各个班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欣赏爱国主义影片、热点问题讨论、社会调查、道德情景剧、模拟法庭等。

第三,实践教学的评价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组成部分。与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考核内容上,对学生平时表现、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方面惊醒评价,分别占10%、30%、60%。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评价趋于科学。

二、 工作过程

(一)贯彻精神,完成教学任务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设情况

从2006年7月,学院成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理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亦同步开始投入工作。围绕课程开设,主要分三个阶段,即前期的准备工作和中期的课程开设及后期的经验总结阶段。

(1)基础准备工作阶段

课程组选派主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新课程方案的培训工作。先后派一名教师参加清华大学的新课程方案研讨和三名教师参加辽宁省教育厅的骨干教师培训。了解教学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为开展教学活动积累大量资源,为课程开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具有讲师以上的教师承担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对新任课教师实行试讲制度。通过集体备课传达中宣部、教育部的新课程方案的精神;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统一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安排专职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并提供各个章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课程组以熟悉新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手段为重点,以精品课建设为目标,明确分工。

(2)课程开设阶段

从2006年9月开始,“基础课”课程小组中的专兼职教师承担了2006级本科新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为保证新课程的高质量讲授,我们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

安排集体备课。由一名专职教师从教学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授课方法进行讲解,并为任课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或材料。由兼职教师针对相关理论,联系学生实际提出较适用的案例或建议,专兼职教师互动交流。然后,由负责人组织对各类问题统一处理的建议或意见。

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在开学两周后,要求任课教师对承担的教学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制作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并要求任课教师编写教案、讲义。

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方案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时,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应以新颁的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线,围绕着培养和造就作为现代公民的大学生所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造就作为现代公民的大学生所应当具备的法律素质的基本主题而进行:

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2006年是学院迎评促建的关键的一年,教学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研室成立了以教研室主任为主的听课小组,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议,同时,邀请学院督导室的专家听课,并为实践教学的开展给予指导。在学院的中期教学检查中两位教师的“基础”课教学得到校领导的好评,两位教师的实践教学得到督导专家的赞许。

(3)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总结阶段

2006年12月底,2006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全面结束。教研室对2006级“基础”课开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

撰写实践教学的论文和总结报告。在教学结束后,教研室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并撰写论文和实践教学总结报告,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报告,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二)抓住机遇,以科研促进教学

1、确立以科研促进教学理念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科研是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的根本点,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上,初步确立了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改革目标,学校批准了教研室申请的校内科研立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教研室以此为契机,充分调动教研室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

2、在教学中贯彻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

“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是帮助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新规律,消除各种潜在的消极因素,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方面具备基本的素质,以顺利度过本科学习阶段,并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经过教研室集体课,决定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

(2)将科研成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各个班级的情况,将班级划分为2-3个小组,由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同学选题、并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根据情况,对各组同学的实践进行指导,并按照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统一安排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课堂内的实践教学的设计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突出多样性,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课堂实践活动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改变学生单纯听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形式上主要包括讨论、演讲、辩论、道德情喜剧、小品、模拟法庭等,有利地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对教师的讲课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制作、使用电子课件的技术,而且要密切关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并对大学生给以正确的引导。

(3)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了考试改革。由于实践教学在课堂的应用,教研室改变了以往通过期末开卷考试评价学习效果的模式,采用与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办法。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在考核内容上,对学生平时表现、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方面惊醒评价,分别占10%、30%、60%。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评价趋于科学。

三、 工作成效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学院教务部门的认可。自2007年开始,“基础”课教学计划中被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2008年,实践教学模式在全校“基础”课教学中全面推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基础课已经成为大学生喜欢上并且受益匪浅的课程之一。推行以实践教学模式为内容的教学改革。自2006年起,教研室根据中央精神和学校实际,开始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经过一年的努力,实践教学在本科生中全面展开。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的理念,确实发挥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双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2、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好评。根据我校教务处学生评教系统反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评价分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中成绩优秀。学生在回答时,充分肯定了实践教学带来的好处:2006级的周正同学说,实践课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拉进了师生的距离。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总结时,同学们从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并且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自己又参加了大学生校园科技论文大赛。

四、 工作体会

(一)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各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教师的努力密切联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是在2005新课程方案的贯彻落实中的具体成果,对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在党中央、中宣部和教育部、省教委和校领导的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可以说,没有新的课程方案,就没有我们的实践教学的探索;没有各级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就没有我们改革的动力和积极性。虽然我们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完善,至少我们已经在课程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源的矛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适合大班型授课。而现实中由于教学资源所限,又很难实现小班型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好而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2、教学内容与教师专业背景的矛盾。新课程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政治学、伦理学、法学为一体,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而且要有较深的伦理素养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而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结构的缺陷。受任课教师专业背景的限制,很难全部系统讲授“基础”课程,尤其在讲授法律课程时明显力不从心。因此,许多学校采取专题讲座式教学,而我校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要求专职教师全面系统承担课程教学。

3、课程设置集中授课与大学生成才的漫长历程存在矛盾。根据05方案的精神,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对大学生的思想修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的任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程,而思想修养、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又非短时期能够形成的,需要漫长的过程。对一年级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固然重要,而对大学生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评价不是一门课程或考试所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必然存在集中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反差。(辽宁医学院人文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

上一条: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实践探索 下一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4118ccm云鼎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