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导航 >> 心灵驿站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灾后援助温暖数万学生 大学生社工在这里扎根

2010年11月17日 10:44 佚名 点击:[]

2008年9月,四川“5·12”大地震后的第一个学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作,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带来了抗震希望学校社工服务项目。社工们分驻在利州区5所学校,用专业知识帮师生减压、援助贫困学生并跟进其成长、开办家长培训、进行社区服务……社工在灾后教育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如今,“社工项目”即将结束,广元市利州区决定将社工留下来,由政府出资,每年购买10个社工岗位,继续探索并实践社工融入学校教育之路。

130名社工让数万中小学生受益

博文(化名)是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7月,博文见到了在监狱服刑的父亲。当着教师、社工、狱警、教育局干部的面,父亲保证: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尽职尽责的父亲,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该校社工孙天骄付出了很多。

“博文,男,身高1.5米左右,现年13周岁,母亲在其3岁时病死,父亲于2008年因盗窃罪被判入狱3年6个月,其直系亲属无一人承担监管责任,现基本处于流浪状态……”在长达7000多字的《社会工作视角下灾后小学留守困难学生救助模式初探》一文中,孙天骄将博文的案例、帮扶跟进过程详细记录了下来。

“面对留守困难学生个案时,不应被盲目的爱心冲昏头脑,而应该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整个救助。”孙天骄说,当他了解到博文的情况后,走访了多个政府部门,为博文募集善款6000余元。孙天骄又与博文的班主任苟国筠商量,由其代管救助款。随后,他又帮助博文在宝轮镇留守学生托管中心找到了一个安定温暖的家。

博文只是社工帮助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目前,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南鹰小学、宝轮二小、嘉陵一中、宝轮中学等学校,共有12名驻校专职社工。这批社工全部毕业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他们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天津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

“从2008年项目开始到现在,有130余名高校教授、教师和社工参与了项目的培训与服务,利州区数万名学生、千余名教师从中受益。”利州区教育局社会工作站站长谭蓉说。

发挥独特专业素养伴学生成长

“刚开始,我们根本不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以为就是志愿者。”利州区嘉陵一中校长何显春说,2008年9月,当“社工项目”进驻学校时,他们并未认识到社工的作用,直到看到社工在师生心理健康、救助贫困学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他们才意识到需要重新认识社工的价值。

利州区教育局局长白峰说:“地震后近1年时间里,在广大社工的精心维护下,利州区未出现一例师生因地震而导致走上极端道路的事件,教学质量稳步攀升。两所学校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在嘉陵一中的社工办公室门口,贴着“聆听坊”、“家长服务中心”等几块卡通字板。屋内左边墙上贴着由学校教师、学生笑脸组成的中国地图;右边的墙上则贴着印有社工服务站工作理念的标语,整个房间显得活泼而又温馨。这一切都是由学校社工罗莎和谢缘布置的。

罗莎和谢缘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两年来,他们在亲子活动和家长培训上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开设的家长培训课程至今已举办了14期。

“在他们的讲座上,我第一次看到家长在认真做笔记。”家长们的变化让何显春非常惊讶,“渐渐地,我们认识到,社工具有独特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化的工作方式。他们站在科学的角度,全面、贴心、细致地陪伴学生,帮助学生及学生家长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社工力量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社工力量,社工是对教育的重要补充。”利州区教育局局长白峰说,“助人自助是社工活动的理论精髓,即通过社工分组配合、危机干预、跟踪评估等,实现受助对象的自我成长、心理创伤的自我愈合。助人自助原则上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今年是“社工项目”最后一年,项目结束后,社工将不再援助利州区,而从“社工项目”入驻学校那天起,利州区教育局就在思考如何培养当地社工,以应对项目结束后的社工需求。

2009年5月,利州区成立了全国教育系统第一个社会工作站;2009年12月,又建起了中共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社工支部。

然而,利州区把部分教师转成社工却困难重重。现有教师编制短缺,教学任务繁重,且大多教师没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短期培训只能学到皮毛,没有理论支撑和长期实务训练,使社工工作无法深入。

香港在1999年便开始实施“一校一社工”政策,由政府出资,购买社工为学校服务;深圳、上海也在前两年提出“一校一社工”。利州区借鉴这一方式,目前,区政府已决定每年斥资40万元为全区教育系统购买10个社工岗位,社工待遇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同等标准执行。同时,通过外来社工的带动,利州区也将加快本地社工的培养,力争3至5年内,在更多的学校实现“一校一社工”的目标。

《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15日第1版

上一条:杨澜给女孩的14条忠告 下一条:大学生黄启鹏:一番辛苦只为缅甸果敢的孤儿们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4118ccm云鼎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