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省情教育 >> 红色摇篮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2010年03月28日 22:56 佚名 点击:[]

1934年秋至1935年春,国民党军以20多个师共20余万人的兵力继续向中央苏区进攻,红军和游击队在阵地防御作战中损失很大,苏区内的全部县城和大部分乡村被占领。1935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彻底转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的指示,苏区中央局决定所属机关和部队分九路突围。在突围中部队大部损失,余部分别到达闽西、闽赣、赣粤边和湘南地区。项英和陈毅几经周折于3月底到达赣粤边游击区的中心油山。5月,中央苏区全部失陷。

与此同时,其他苏区的中共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也都遭受了很大损失,并先后与中共中央和中央分局失去联系,形成各自为战、独立坚持的游击区。这些游击区分散在南方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广东八省,包括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闽北、闽东、闽中、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鄂豫边和琼崖等15个游击区。其中以江西为中心的有5个游击区,它们是:赣粤边游击区、闽赣边游击区、皖浙赣边游击区、湘鄂赣边游击区、湘赣边游击区。

赣粤边游击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和广东省北部边界,中心区域在江西信丰、大庾(今大余)和广东南雄三县交界的油山、北山地区,原为中央苏区赣南省的边缘游击根据地。1934年秋,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后不久,中央分局即派出一支部队到这个地区坚持与发展游击战争。1935年春,项英、陈毅及中央苏区突围出来的部分红军与在该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会合。此后,赣粤边区军民,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由于这里是项英、陈毅直接领导的游击区,引起国民党与广东军阀的格外注意,把它列为“清剿”的重点地区,斗争十分残酷。但游击区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不仅巩固了原有的油山、北山、信(丰)(南)康赣(县)游击区,而且开辟了以青龙山为中心的“三南”(龙南、虔南、定南)游击根据地。

从1934年秋至1937年冬的三年多时间里,南方各游击区游击战争的历史进程一般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和两个战略转变。

第一阶段,1934年秋至1935年春,实行由苏区方式到游击区方式、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阶段。随着主力红军相继撤离苏区,苏区范围日益缩小,以至于全部变成游击区。这个斗争环境的变化,要求各地党组织和红军必须转变苏区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使之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应。经过半年左右时间,至1935年春夏,大部分苏区都相继完成了战略转变。这个转变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使红军游击队走上了因地制宜开展游击战争的正确轨道,从而保证了南方各地区的革命斗争得以坚持和发展。

第二阶段,1935年春至1936年冬,开展最艰苦的反“清剿”斗争阶段。这个阶段的斗争最为艰苦,时间也最长。由于国民党以优势兵力对红军游击队进行持续不断地疯狂“清剿”并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对游击区进行残酷的政治统治,红军游击队不仅要在军事上,而且要在政治上、经济上全面开展反“清剿”斗争。各游击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挫败了国民党军的一次又一次“清剿”,达到了保存自己和扩展游击区的目的。

第三阶段,1936年冬至1937年冬,为各游击区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执行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实现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阶段。在这个阶段,红军游击队一方面和国民党推行的“北和南剿”作斗争,不断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一方面又以民族利益为重,同当地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和平谈判。1937年l0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达成的协议,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其他14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先后下山,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实现了第二次战略转变。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环境异常险恶和艰苦。游击区大都在曾经进行过土地革命的地区,复辟的地方封建势力同国民党军队相互勾结,疯狂地向红军游击队进行反扑。他们不仅以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兵力,围困和“清剿”红军游击队,而且采取阴险的瓦解与隔离政策,实行“连坐法”,甚至移民并村,制造无人区,力图隔断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因此,各地红军游击队不得不长期生活与转战于穷山僻岭,风餐露宿,以野果充腹。正如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所描述的情景:“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浸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红军游击队坚持战斗的英雄本色。红军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仍然顽强地坚持斗争到底。时值1936年冬,国民党调集重兵对赣粤边游击区进行重点“围剿”。陈毅同志在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下了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光辉诗篇——《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首诗充分表达了陈毅和红军游击队指战员甘为革命牺牲、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上一条:项英、陈毅等临危受命 下一条:不朽的功勋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4118ccm云鼎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